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4295
原標題:蘋果手機指紋解鎖不靈敏?或許你只需要……
iPhone使用起來體驗確實很好,但有的時候也會遇到問題。如果你并不是老司機,遇到問題的時候可能還會有點慌。現(xiàn)在就總結(jié)了一些你最近在使用iPhone的時候可能遇到的問題。比如,夏天天氣熱了,手愛出汗,指紋解鎖就不靈了,咋辦呢?能怎么辦,我也好絕望啊!有時候總感覺iPhone的指紋都是擺設用的,經(jīng)常失靈。不過可以嘗試使用指紋貼膜,能讓指紋識別更加靈敏。
要更新App時提示要輸入別的Apple ID密碼,沒有密碼就不能更新了嗎?
如果你現(xiàn)在登錄在App Store中的ID不是原來下載應用的ID,就需要重新輸入密碼驗證更新。實在不記得密碼只能卸載掉重新下載App。
iPhone連了WiFi怎樣不能用USB分享給臺式電腦用?
使用USB分享網(wǎng)絡到電腦只允許分享手機的蜂窩移動數(shù)據(jù),手機連接的WiFi無法分享,如果打開個人熱點,并通過USB連接電腦,可能會自動切換到蜂窩移動數(shù)據(jù),需要注意一下。
為什么蘋果有時連接電腦會失?。?/p>
這個問題小編也經(jīng)常遇到,iPhone接上USB后,顯示正在充電,就是iTunes或者其他助手無法識別到手機。
這個時候沒辦法了,只有再次拔出然后插入試試看。
當然這些在使用過程中的小問題,都是很容易就解決的,不用過于擔心。
相關(guān)模組的生產(chǎn)良率、成本、識別準確率與可靠性都還沒達到要求。
iPhone X 最終還是取消了實體 Home 指紋按鍵。
過去幾個月中,不少人期待的屏下指紋識別技術(shù)并沒有出現(xiàn)在這部承前啟后的 iPhone 身上。這意味著,想買 iPhone X 的用戶必須準備好適應這種新的交互方式。
相比起占用屏幕上的部分顯示區(qū)域放置攝像頭等元器件來做人臉識別,屏下指紋的好處是能夠保證整塊屏幕的完整性,手指直接貼在屏幕上就能識別并解鎖。對已經(jīng)形成肌肉記憶的用戶來說,學習成本也并不高。
手機行業(yè)中市場份額最大的幾家指紋識別模組供應商,瑞典 FPC、美國的?Synaptics、深圳匯頂(odix)、臺灣 Egis 等都在研發(fā)自己的屏下指紋識別技術(shù)。
從指紋識別的技術(shù)原理來看,光學、電容、熱敏和超聲波是四種常見的指紋識別方式。而在手機、平板等電子設備上,體積輕巧、成本低廉的電容式模組是大多數(shù)消費電子廠商的首選。
光學、電容、熱敏和超聲波,四種常見指紋識別技術(shù)
安放在 Home 鍵或機身背部下方的電容傳感器能夠采集手指表面豐富的紋路數(shù)據(jù),并加密保存在一個獨立的安全區(qū)內(nèi)。完整錄入一枚指紋,通常需要在按鍵上貼 812 次。
今天的電容式指紋傳感器識別+解鎖速度已經(jīng)非常理想,從貼上手指到進入主屏只需要 0.150.2 秒,日常使用幾乎感覺不到等待的時間。
在安全性上,不少電容指紋模組已經(jīng)集成了活體檢測功能,可以通過熱敏(Thermal)傳感器感知手指表面的溫度變化,人造的假手指或者冷掉的斷手指很難通過識別。
不過,電容傳感器也有缺點。它沒辦法隔著手機屏識別按在屏幕上的指紋,主要是因為屏幕模組本身的厚度導致傳感器收集不到足夠多有用的信號。
這樣一來,屏下指紋識別就只能通過穿透力更強的光學和超聲波兩種方案來實現(xiàn)。
今年 2 月底的 MWC 大會上,深圳匯頂(odix)推出了首款基于光學方案的屏下指紋識別技術(shù)。
這項技術(shù)通過放置在 AMOLED 屏幕下方的光學指紋傳感器,主動發(fā)射出不可見的紅外光(infrared light)來識別屏幕上的指紋紋路。匯頂展示了 vivo Xplay 6、三星?S7 edge 等多臺采用這項技術(shù)的原型機,但至今相關(guān)的指紋識別模組還沒有量產(chǎn)。